查看原文
其他

尴尬了!不用接娃,厦门为23万学生提供午餐!但众口难调,引来投诉……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1-07-12


先来看今天的疫情通报

天津新增病例涉及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


央视刚刚报道:

19日,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内4人核酸检测阳性,均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


①瞰海轩小区升为高风险地区;


②确诊病例杨某就诊的#天津泰达医院内患者单间隔离治疗#,部分转至天津海滨人民医院,院内相关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③确诊病例杨某某孙女所在幼儿园封闭管控;


④瞰海轩小区住户人员涉及的工作单位全员核酸检测,涉及幼儿园、中小学全部停课;


⑤瞰海轩小区住户日常频繁活动的公共场所全部停业。



各位,

还不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回到今天的主题



学校的很多事情

很多时候

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


今天来说说

学校午餐遇到的尴尬

双职工家长希望学校能解决孩子午餐

学校接盘了

但是孩子口味千差万别

学校没有等来点赞

反倒是各种投诉




来看看

市人大代表前天对我市中小学生

午餐和午间安全管理的视察

↓↓↓


中午吃饭让家长发愁


昨天出版的《厦门日报》报道说,前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中小学生午餐和午间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


图片来源: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公众号


报道说,在市人大代表议案推动下,我市正全面推行中小学生营养午餐提供。


这里有个背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中午吃饭成为一件头疼事——有的孩子,家离学校较远;有的孩子,父母是双职工,家中没有老人帮忙……不少孩子只能在学校周边的餐馆解决。



今年初,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吴丽敏领衔提出一份“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生营养午餐提供和做好学生午间安全管理的议案”,提出让孩子们在学校午餐午休。


前日,视察组前往夏商营养餐饮有限公司,实地察看餐饮制作;


夏商营养餐的食品检测实验室


前往厦门六中初中部,察看配餐及午间安全管理,召开座谈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对议案办理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配餐餐车进入厦门六中初中部

为全校1800多名学生提供集中配餐


全市23万名中小学生在校用午餐

其中,今年新增8万


从视察情况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加快了学校集中供餐步伐——疫情迫使学校严格校门管理,学生不能外出用餐。


据介绍,目前厦门的学校自己有食堂的、有能力解决孩子用餐的,并不多,大多数要靠集体配餐。因此,我市有关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遴选出24家符合资质要求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各中小学选择。


顺便说下,对于建成的学校,现在无法再探讨盖食堂的问题了。这几年人口大量涌入,厦门的学校主要还是应对学位,大多数学校一再挖潜扩容,把厕所都改成教室了,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说:为什么学校不建食堂?因为没地方建了!



此外,家长们也不要探讨学生自带午饭到学校去的话题。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一个班五十多人,熟食的储存、加热等等都是问题。


目前全市学校集体供餐情况是:


今年全市新增集体配餐学校130余所,新增在校内用餐学生8万余人。这样一来,全市中小学生在校用餐人数大约23万多人。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从全市中小学学生人数来算,这个比例应该大约占四成。


尴尬:众口难调

口味千差万别导致投诉


娃的午餐解决了,

教育部门等着家长点赞?

你想多了!



上学期疫情期间,厦门出台规定,公办学校中午可以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提供配餐,老师免费看护,财政支付老师的补贴。不过,从实施情况看,冷热不均,有的区有执行,有的没有。


从执行的区和学校看,

教育部门满腹委屈:

集中供餐后,学校被投诉频率增加。



为什么办了好事反倒被投诉?


1

利益冲突‍


上学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提供学校提供午餐,孩子无法到周边小店吃饭,因此一些小店冒充学生投诉套餐质量,在微博上晒出虚假的问题饭菜,搞得学校一边抗疫,一边还得调查处理投诉,苦不堪言。


2

价格认可度不一‍


从目前看,在学校解决了学生用餐后,家长要求又高了,一份午餐十几元,不是所有家长和家长都对价格标示认可。


虽然“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从目前看,家长对供餐价格承受能力不同,有的家长主张只要能吃好,吃得安全,多少钱都愿意,但是,对于为数不少的家长来说,一餐十几元的价格他们无法接受,有的学校选择一餐6元的,但是,6元能吃到什么?可想而知。


有幼儿园老师说,家长们每天在买菜,都觉得物价在上涨,但是,只要幼儿园上调伙食费,大家都不乐意。老师说,学校也得到市场去买菜,大家的物价是一样的啊。


不仅是物价的问题,有一所学校自己有食堂,有天中午下大雨,食堂为了方便学生,送餐到教室里,结果接到家长投诉:为什么先送某班,我的孩子的班级排那么后面,饭菜冷了怎么办?



3

学校食堂提供26种菜

总有学生挑不出自己爱吃‍的


不仅外围受“攻击”,内部学生也在“造反”。前日,市人大视察组了解到,学校集体供餐后,众口难调导致的后果便是投诉不断,总有孩子和家长抱怨学校的餐难吃,这成为全面推行中小学生营养午餐提供的一个阻力。


前日视察现场,记者对比了一家供餐企业的清单,发现有的学校同时选择了两种餐标,有21元,也有6元,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但是,相比价格,最难调的是孩子的口味。



有一所学校自己有食堂,不需要供餐,但是,有学生不满意,家长屡次投诉到市里有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派人去学校现场调查,结果发现:那所学校每餐提供26种菜,但是,就有孩子站在那,还是挑不出自己爱吃的。


市人大代表、东渡二小校长王静说,自己的学校特意选择了三家集中供餐企业,每家吃一个月,然后让学生和家长投票选出满意度最高的一家。但是,即便是家长学生自己选出的,吃上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开始腻了,又觉得不好吃了。


学校说,有孩子喜欢吃肉,有孩子喜欢吃海鲜;有孩子今天说这菜好吃,明天就觉得不好吃了;很多孩子喜欢油炸食品,但家长不乐意,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学校选择配餐的时候少油炸烧烤,要健康营养,但孩子一看太清淡,又不爱吃了,经常没动几口就倒掉。


难道学校就不能提供适合学生口味的餐食吗?


难!有人说,不少孩子在家里吃饭都还是挑三拣四的,一所学校几千名学生,怎么有可能一份餐食能让大家都满意?



学校也是满腹委屈,集中供餐,没有落下一个好,反倒惹来一堆事。不时有学生把饭菜晒到社交媒体,学校还得应付舆情。


不仅如此,为了推行光盘行动,有的学校老师“连哄带骗”要求孩子不能剩,但有的孩子说:我就是吃不下去,要不然吐给你看。



学校有时也很困惑,本来学校主要任务是教书的,现在搞得好像是开餐饮店,不仅要管孩子吃喝,口味不对还得被投诉。因此,尽管教育局要求学校集中供餐,但是,有的学校会千方百计阻止学生选择到校用餐。


4

学生觉得集中供餐不够自由‍


还有的投诉的原因在于集中供餐,禁止学生外出用餐,让学生感到不自由。



的确,在我们接到的学生投诉中,有不少属于这类。


5

有些供餐企业的品质也有待提高‍


不过,

有些供餐企业提供的餐食,也有待于提高。



建议:抓住重点

各方共同努力把好事办好


学校集中供餐,何去何从?


市人大代表、民立小学校长蔡梅珍认为,学校为孩子提供午餐这件事,首先要抓重点:确保食品安全、解决家长的难题。


市人大代表、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洪少贤直言,食品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至于口味的多样化,更多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举了个令人深思的例子:不少孩子,小学三年级了还是家长在喂,吃什么、吃多少都是家长代劳。当孩子自己面对一桌饭时,常常选择困难,啥都不爱。


一位市人大代表直言,这件事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家长的难题,让孩子和家长都减少中午奔波的时间,要推动这件便民利民的事,家长很关键,需要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各方共同努力。



当然,如果能解决孩子的口味问题,就能更好地把好事办好。王静建议,供餐企业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创新、改良菜品,多变换花样,比如,萝卜不是切成方块,而是切出了小熊的造型。有条件的学校和配餐企业,可以尝试在学校开辟出配餐间,像自助餐一样,由孩子自主选择打菜。



市人大代表张越,从事教育行业多年,他建议,供餐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尽量减少人和成品之间的接触,确保食品安全。学校可以对每天的厨余垃圾进行分析研究,看看哪天的厨余垃圾比较少,为什么,看看哪些是多数孩子不爱吃的,然后在菜品选择上进行改进。


啥意思?


从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看,其实就几个意思,学校集中供餐是一件好事,减少了家长和学生中午奔波时间,因此,这件事还得继续;其它的先不要说,食品安全第一位。


市人大代表来到厦门六中会议室进行专题座谈会

图片来源: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公众号


不过,说实在的,集中供餐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次人大代表视察就能解决,千人千种口味,千种要求,在伙食标准不能突破前提下,要让大家都满意,还是难。譬如说,很多家长都提到自助餐,也有学校有尝试过,但是,发现行不通,学生只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样吃,其次,自助餐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目前很多学校是无法满足这个条件的。


说句土话,有时候学生家长都要分清主次:到底最想解决什么?解决了中午吃饭问题后,解决了食品安全后,其它要求就要退而其次,实事求是;其次,凡事都不是只有别人的错,有些孩子的娇生惯养毛病,也不能纵容。


此外,很多事情是钱的问题,多少钱办多少事。



或许,

学生家长们要明白一点:

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书育人,

不是去建米其林餐厅。


您的孩子在校用餐了吗

您赞成学校集中供餐吗?

您觉得怎么把这件好事办好?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您的看法!


你们的老师被“高考”了!一等奖名单曝光!哪个区、哪些学校获奖最多?


全国百强中学,厦门三所学校入选,怎么评的?排名靠谱吗?


中小学生能不能带智能手机入校园?教育部回应……厦门的规定呢?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詹文 佘峥 摄影:肖攀

综合央视新闻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